国际计量体系

1875年,17个国家的代表在法国巴黎签署《米制公约》(the Metre Convention),确立了以 “米制” 为基础的国际通行的计量单位制,建立了协调全球计量工作的永久的国际计量组织框架。140多年来,计量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演进,形成了由国际计量局、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区域计量组织、国家计量院共同构成的国际计量架构,致力于实现全球范围的测量准确和可比,支撑科技进步、工业生产和国际贸易,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米制公约》的签署



“米制”是18世纪末法国创立的一种计量单位制。为解决不同国家计量标准不统一的问题,1875年3月,法国政府召开“米制外交会议”。1875年5月20日,17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正式签署《米制公约》,确定“米制”为国际通行的计量单位制,创立了国际计量局及其组织体系。为纪念《米制公约》的签署,5月20日被定为世界计量日。


《米制公约》创立的国际计量组织



国际计量互认协议(CIPM MRA)


1999年10月14日,在BIPM的组织协调下,38个国家和两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在巴黎签署《国家计量基(标)准和国家计量院签发的校准与测量证书互认协议》(The CIPM Mutual Recognition of national measurement standards and of calibration and measurement certificates issued by national metrology institutes, CIPM MRA)。CIPM MRA源于全球化发展对统一的计量溯源互认体系的迫切需求,其实施是通过各个NMI运行质量体系,参加国际比对,获得国家计量基(标)准之间的等效证明,最终实现NMI颁发的校准和测量证书的相互承认。国际比对的结果和经认可的各NMI的校准测量能力(CMC)最终发布在由BIPM建立和运行的数据库KCDB中。目前,签署CIPM MRA的机构包括来自BIPM全部59个正式成员国和42个附属成员的105个计量机构和4个国际组织,以及由这些签约机构指定的另外156个机构。KCDB共发布了1500多个比对结果和25000多项CMC。CIPM MRA的签署是国际计量发展史上一座意义非凡的里程碑,它实现了校准测量证书以及由此证明的计量溯源性的互信互认,极大消除了贸易壁垒,是计量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开端。


国际法制计量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Legal Metrology, OIML)


OIML于1955年成立,是计量领域另一个重要的政府间组织。与BIPM侧重科学计量和测量标准不同,OIML致力于协调全球法制计量规则的一致性。两个机构互为最密切的合作伙伴。OIML现有62个正式成员和64个通讯成员。其最高权力机构是国际法制计量大会,每四年召开一次。领导和决策机构是国际法制计量委员会(CIML),由各成员国政府任命的一名代表组成,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常设执行机构是国际法制计量局(BIML),设在巴黎。OIML下设18个技术委员会(TC)和45个分技术委员会(SC)。OIML制订和颁布有关法制计量的国际建议(International Recommendations)和国际文件(International Documents)。


区域计量组织(Regional Metrology Organization, RMO)


RMO是各个区域国家(经济体)计量机构的联盟。目前全球共有6个获得CIPM认可的RMO: 另外,还有一些区域法制计量组织,如欧洲法制计量合作组织(WELMEC)、亚太法制计量论坛(APLMF)等。RMO是国际计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员范围非常广泛,有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参与。RMO的使命,一是促进区域计量合作,特别是帮助发展中成员提高计量水平;二是在BIPM、OIML的带领下,通过与其他国际组织的合作,实现各国计量标准和校准、检测和测量证书的全球互认,确保测量的可比性。


国家计量院(National Metrology Institutes, NMI)


NMI是一个国家最高的计量技术机构。其主要职责,一是研究、建立、保存、运行和维护国家计量基准、标准和有证标准物质,并参加国际比对以保证本国测量的国际等效一致;二是提供量值传递或溯源服务,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三是从事计量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NMI的建立与发展与工业化进程密不可分,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世界各工业化国家均建立了自己的NMI,其中,美国、德国和英国的NMI均有100余年历史,长期占据“三强”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