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立波——中船重工首席技能专家

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

——记中船重工首席技能专家、七一七所黄立波

黄立波是九江职业技术学院2001届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不到而立之年的他已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七一七所的名人,身上各种光环笼罩——第七一七研究所第一届首席技师、国务院高技能人才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船重工首席技能专家、“国防511工程”高技能人才、全国技术能手、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要做就做最好

黄立波是个外表秀气,给人感觉很腼腆的小伙子,但在工作中他是个敢拼敢闯、勇挑重担的技术带头人。生产部机加中心的同事们都习惯叫他“波波”,有困难,就找“波波”。克难攻艰,“波波”总是冲在最前面。经过黄立波之手解决的加工中的技术难题数不胜数。自2001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在高精度薄壁支架类零件、高精度复杂曲面零件、键槽加工、难加工材料的铣削和钻削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术专长,为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上镜头壳体是潜望镜产品中的关键零件,形状复杂,属于薄壁支架类零件,其制造精度直接影响到潜望镜的使用性能。由于受机床、温度、刀具、装夹力、加工经验、加工应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精度很难保证,堪称潜望镜中难加工零件之最。因此,基本上不能一次加工合格,一般需要反复修研才能保证精度,质量也不稳定,往往由于该零件延误生产节点,影响产品的按时交付,成为潜望镜制造的一大瓶颈。黄立波仔细分析造成零件超差的原因,对原工艺流程和加工测量方案进行了优化,最终在各工种师傅的配合下攻克了这一难关。实践证明,利用该方案进行加工,质量稳定可靠、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这是上镜头壳体加工的一次重大变革。

“不管做什么事,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这是黄立波的人生格言。从他的座右铭,我们就知道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黄立波告诉我们:“国防装备不能有任何瑕疵,我们必须对未来战争胜利负责、对海军官兵生命安全负责、对舰船装备质量全寿命负责”。正是这种负责的精神,他在工作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只要是以前曾经做过的零件,黄立波再做都是一次性合格过关。

正是凭不畏困难、精益求精的精神,黄立波在各种技能大赛上频获佳绩:2004年,获湖北第一届数控技能大赛职工组第二名;2006年,获湖北省第二届数控技能大赛职工组第一名;2006年,获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加工中心操作工职工组竞赛第二名。由于表现突出,他于2009年获国务院高技能人才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被七一七所评为首席技师,而全所仅有两个名额。

孜孜以求为军工

黄立波的业余爱好有两个,一是喜欢看书,二是喜欢下围棋。他看《机械工程》这一类的刊物是为了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跟上时代步伐;下围棋则可以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自己更好地思考问题。这就是黄立波,一个时刻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的年轻人。

七一七所是国内唯一设计生产潜望镜的军工企业。潜望镜是潜艇的“眼睛”,“眼睛”上的每一个部件都精细而复杂,这要求“眼睛”的制作者必须要有绝活。近年来,随着海军装备现代化的,研究所承担国家重点研制项目越来越多,零件种类越加繁多,形状越加复杂,其中包含大量的高精度三维曲面。如果利用手工编程,很难完成。黄立波利用业余时间钻研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以及现代柔性制造技术、计算机成组技术,掌握了近十种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软件的应用与二次开发,并将推广应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但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且明显提高了零件的合格率。为按时保质完成生产任务,缩短新产品的研发周期,迅速占领市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海军光电产品研制过程中,有大量微型、复杂且精度要求很高的零件,利用通用夹具根本无法加工。针对各种零件的具体加工特点,黄立波和他的徒弟赵克光设计、制作了一系列“微型零件快换装夹”加工工装,为光电产品研制节省了大量的成本,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某型产品中的电机座零件,其外型复杂,精度要求较高。用原来的加工方法一般需要两天才能完成一件,在利用了黄立波同志设计的快换工装之后,一天可加工三件,其生产效率显而易见,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明显提高,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传技授艺解惑人

黄立波作为所里机加中心的工艺主管兼铣工班班长,不但是本工种的行家里手,而且对其他工种也颇有研究,如数控车、磨、线切割、电火花等加工技术,是不可多得的复合型人才。作为首席技师,他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此,他经常主动帮助同事解决技术难题,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推动七一七所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黄立波虽然很年轻,但他已有两位正式徒弟。严师出高徒,一名徒弟已经成长为车间的生产骨干,另一名徒弟赵克光(九江职业技术学院2005届毕业生)由于参加各类大赛成绩优异,已被破格评为高级技师。此外,在2006年的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上,他和自己指导的学生刘赣华(当时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分别夺得加工中心职工组和学生组亚军。双双载誉而归,一时传为佳话。

当问到黄立波的成功经验时,他谈到了母校的培养。他说:“在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职学习生涯是我走向成功的摇篮”。他回忆说,没课的时候,班上一些同学常常到数控实训基地去,基地的老师总是耐心地指导他们操作机床。在学校,他学到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面对母校来的老师,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感谢母校,感谢恩师”。